按道理,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,信息差应该不断被消灭,然而事实并非如此。
事实是,人与人之间能够获得的信息量在不断拉开,信息喷发存在于少数人之间,多数人呆在单一的信息茧房。
作为互联网从业者,很多人每天都在寻找信息差,然而大多数人对于信息差的理解存在刻板印象。
大家认为所谓的信息差是:某某大佬透漏的、某某圈子泄露的,神秘而意外!
这样理解信息差明显是片面和狭窄的,而且这种信息差少见且可遇不可求,不值得期待和钻研。
之所以信息差在不断增加,是因为信息差形成的原因有很多,多数信息差的形成是我们知道但却没有意识到的。
如果你希望获得更多信息差,或者避免自己“被信息差”,那么了解什么情况下会产生信息差则很重要。
本文基于我对信息差的一点理解,梳理一些典型维度,它们既有差异也有关联,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借鉴。
1:信息倾斜
不同地方、不同渠道,同类信息会有不一样的差别,比如有或无、多或少。
通常情况下这不是人为主观刻意的结果,而是顺带产生的现象。
在几十年前,信息非常不发达,地域之间会天然存在很多信息差,比如同样商品不同的价格;
在今天的互联网,这种现象还存在于各个平台之间,比如:知乎和抖音。
在知乎里面,高精尖的内容、大道理、知识等非常丰富,而这种内容在抖音就很匮乏了。
这种情况就产生了一批搬运业务出来,把知乎的高赞回答搬运到抖音。
我们在一些网赚社群里分享AI的应用,不会有太大的波浪,因为这里的人都见识过不少。
但是你去到一些传统企业的圈子里,教他们学会怎么跟chatgpt对话,你可能就是这方面的行家。
这里需要注意的是,没有人去刻意造成这种差别,这个结果更像是一种天然:
抖音没有“优质”内容是人家的定位原因,老板们不懂得AI是因为人家不研究,但是造成的结果就是信息倾斜。
其次,这种倾斜不局限于地方、平台,他可以是圈子里外、职业和业余、老手和新手、大学生和小学生。
这种“天然”造成的局面意味着牢固持久。
所以我们需要思考的是,什么限定条件下的什么信息会天然的高于其他,找到它就等于找到信息差。
2:硬性门槛
大到高尖技术壁垒、中到专业技能优势、小到语言文化差异,这些都会造成硬性门槛,从而导致信息差的产生。
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,国内人想要使用chatgpt是没办法的,大多数知道chatgpt的人里绝大多数甚至不知道网址怎么拼。
而且很多人如果不是互联网从业者,常年跟各种工具打交道,即使把chatgpt摆在眼前还不一定会用,因为看不懂英文。
由此应运而生的就是早前国内各种套壳AI。
由硬性门槛造成的信息差,很多时候是“不可逾越”的鸿沟。
不可逾越不是真的指不可抗性,试想一下:
你会不会因为想要看某本外籍书去学习一门语言? 你会不会因为想要实现某个功能去学习一门编程?
肯定不会的,这时候就会有人站出来翻译、会有人站出来编写一个软件。
所以,硬性门槛所导致的信息差,在我看来经常是很有商业机会的,如果你想从中寻找信息差,不妨思考(罗列)一下:
哪些技能、技术、专业、能力,知识,甚至是某种操作,会成为阻碍,这种阻碍自然会产生信息差。
3:传播滞后
传播其实是很符合物理学的:
首先它存在效率问题,多长时间带来多大范围的扩散;其次在传播过程中还会碰到各种“阻力”进而产生“损耗”,
这就造成了任何传播都有其滞后性,也就是所谓的延时。
而这种滞后会带来“短期”的信息差,这个“短期”是相对的,可能是几天,可能是几年。
淘宝京东引领电商这么多年,依然还留有着四五线城市这么大的一块空白市场,这块空白市场造就了后来的拼多多。
除此之外,滴滴、外卖、共享单车 等等,我们都会发现一个同样的现象:
新鲜事物从一二线城市发展到三四线城市再进入到五线城乡镇,都会经历一个不短的周期。
在这个周期内,处于一二线城市的人员对于四五线城市的人员拥有着“短暂”的信息优势。
当然,这种传播滞后的现象不止于地域,比如前面提到的chatgpt:
它最先会震惊科技界,接着爆发于互联网,然后是一群从事网络营销的人员开始思考,最后才是非相关领域的普通人员“偶然听到”。
你看,这一个过程其实是圈内到圈外所产生的滞后现象,专业领域的人先知晓,非专业领域的人后听说。
而这里的滞后就没有这么久了,可能几周甚至几天。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,在早几年,平台之间的内容也是存在滞后的: 比如X平台产生了一个热搜,这个热搜事件会在一两天后才在Y平台出现。
由此产生某些人“极限搬运”的行为,把X平台产生的热搜事件内容搬运到Y平台,Y平台对于该事件的热度起来后,搬运的内容就会产生大量的流量。
基于传播滞后产生的信息差,往往需要很强的“嗅觉”能力,能敏锐意识到信息存在滞后,以及信息本身的价值,然后提前铺垫,这并不容易。
同时,随着互联网不断地发展,信息滞后的空隙在逐渐缩小,产生的商业变现很可能都是短平快的业务。
4:信息茧房
严格来说,信息茧房是传播滞后的部分原因,因为有它,导致了一部分的传播滞后。
大家都在看自己感兴趣的事物,对于新鲜事物就接触得少了,自然就不会产生更多的传播(这就是传播可能遇到的阻力)。
沉浸在单一的信息源里,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少,自己与别人与圈子都会产生大量信息差。
关于信息茧房就没有什么好说明举例的了,这也是这几年被谈得比较多的话题。
避免信息茧房,是为了避免自己“被信息差”,但是避免信息茧房不是说不能刷抖音快手看奶头乐的内容,这个不是问题。
问题的关键在于多给自己一些获取信息的渠道:
资讯类app、行业圈子、线上社群、线下活动、经过筛选的朋友圈、国外渠道、书籍、培训教程等等,
这些都是信息获取的来源,再高质量的信息渠道,只要单一都是茧房。
5:检索能力
少数人可以通过一个关键词就获得一个完整的项目,比如我自己我认为我是可以的。
我曾经在某个人的朋友圈里看到了一个业务,这其中有张图片暴露了两个关键字,通过这两个字我复刻了他的整个项目,在另一个新渠道成为所有同行复制的人。
而多数人即使把1234的主要步骤给他,依然无法落地一个项目,因为里面涉及到的很多细节信息他无法自己补全。
这里面的很多人能做的就是逮住一个人不断问,完全不懂得自己搜集公开的信息。
公开可以获取的信息,这看起来好像不会有信息差,但是在不同检索能力的人之间,这种信息差是客观存在的。
这可能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,而这种信息检索能力,却是形成信息差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这里顺带讲一点搜索信息的思路:
假设“闲鱼自动发货软件”叫“XXX”,这个“XXX”我们不知道,那么怎么去搜索到它?
一般我们是直接搜索:“闲鱼自动发货软件”,
这没错,但如果搜索不到相关信息,很多人就不知道怎么再搜索了。
其实搜索信息的逻辑是这样的:
如果搜索到的内容会包含你的搜索目标,那么必然还会包含什么描述,你要去罗列出这些必然包含的描述,然后搜索它们。
所以,我们搜索“闲鱼自动发货软件”是因为“XXX”这个软件一般被描述成“闲鱼自动发货软件”。
但是你想,一个谈论“闲鱼自动发货软件”的内容,是不是很有可能出现:虚拟产品、秒发、自动交易 等等这些字眼。
那么“闲鱼”加上这些字眼也很有可能帮我们找到目标信息,相当于我们多了很多不同的检索词汇,增加找到目标的概率。
还有就是切换搜索的视角,百度一下你就知道,但百度也不是万能的。
依然还是“闲鱼自动发货软件”,你可能在百度找了半天也找不到,怎么办?
这个时候你可以思考一下,目标最有可能在什么场景、什么地方、什么内容里出现?
答案是:做闲鱼虚拟产品培训的人的课程里。
提升自己信息收集的能力是很重要的,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在业务过程中都是“缺这缺那”,空白的地方都需要自己去想办法填补。
6:执行能力
执行力的本质带来的是经验,经验也是一种信息,经验不同、不够,也是一种信息差。
讲个某博主提到的笑话,大致是说:当前经济危机,她斥资学习了经济学,期望防范于未然。
结果按她所学的经济知识告诉她,在这种节骨眼,她就不应该花这种钱学习……
相当于:她斥资学到的知识告诉她,不要斥这个资!!!……
玩笑归玩笑,但我不认为这个钱是白花了。
很多事情是这样的:你不做一下看看,你永远不知道这里面的很多细节,这是光想永远想不到的。
只有你真正投入下去做了,你才会得到很多没尝试的人所不知道的信息。
斥资学到的知识告诉她不要斥这个资,那么这次的资是浪费了,但是减少了下一次的浪费。
所以:没有真正的无用功,这一次的执行会在某个时候突然产生作用,这一次的经验会带给你别人没有的信息差。
执行会带来信息差,记住这一点!
7:渠道资源
这一点其实不太想提,因为也没有什么好讲的。
但是它又是比较…… “经典”吧,这个词更为贴切一点,很多人一直在谈信息差,大部分人所指的就是这个方向。
但资源、渠道、圈子,这些东西有就有,没有嘛,大概也很难有。
注意,这里说的渠道和资源,是指在XX部门的表哥、在XX大厂的老同学,在百万、千万、甚至更高的老板圈子里;
渠道资源一般分为两类:先天的、后天的。
能弥补的就只有后天,努力与目标齐平,共享对等的价值,这是唯一能做的。
高人指点、贵人相助,这些不是没有,就是被坑惨的风险也很大……
8:付费大法
记住一句话:优质的,总是不流通的。
一个事物如果要付费才能得到,那是百分之百会产生信息差,因为不可能所有人都花钱购买。
事实上是:愿意付费的总是小部分,不愿意付费的总是大部分。
之所以有价值的信息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,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。
因此,因为费用而产生的信息差通常会带来巨大的差距,当然,这里的前提是不错付。
我在早些年找到了一个项目,也是虚拟服务,但是下单渠道我不知道,因为那时候算是行业萌芽阶段,所以我在网上找不到什么有效信息,谈论的都很少。
后来通过竞价找了一个“未来”的同行,找他购买了下服务,然后跟他交流了一下后问他我能不能买这个渠道,我说我想自用。
他说:可以,500。
对于一个网上没聊几句的人,这500我是做好打水漂的准备了。
结果他就给了我一个网址,而这个网址后来给我赚了很多个500块。
在这两年,这个业务依然有人在做,而这些渠道、平台自己在打广告拉人,哪还需要花钱找渠道。
然而呢,这个业务我早已经不做了,市场烂了,各种赚代理费而没有多少真正的交易。
500块不是什么大钱,但是买一串英文字母就很多了。
别说500,你就是50块钱,搁很多人手里都要犹豫,这50块要是被骗了晚上都会睡不着的那种。
然而大部分人就是被这种费用限制在门外,永远得不到那份有效的、及时的信息,
等不要钱了的时候才跟人挤破头进去,然后被割了更狠的一刀,这都妥妥的韭菜行为。
假设一份信息是1块钱,会有100个人购买,当价钱涨到了2块,很可能会有20%的人不买了。
然后我们会发现,每涨一块钱,都会有一定比例的人放弃购买。
这20%的人不愿意承受多出来的1块钱,而多出来的1块钱造成了一份相对的信息差。
对于付费这个问题,无论是学技能、学项目、买工具、买信息,
我认为首先要有这个概念,有“有价值的信息是有成本的”的概念,
其次是明确花钱的意义,500块是为了可能赚到的很多个500块,不是为了那一串网址,如果你盯着网址,那怎么都是不值得的。
然后是要有基本的判断能力,尽可能不错付,不是说花钱就一定能买到对的东西,
最后,做好钱丢了的心理准备!
9:基础知识
信息叠加、整合、比对,可以产生新的信息,这是我们的生活经验。
而知识是信息的一种,所以如果基本的知识面不够,也会产生信息差。
信息a:QQ群空间页面可以提取出所有群成员QQ号;
信息b:营销QQ可以大量添加好友;
信息c:按键精灵可以实现鼠键自动化。
这是三个看起来没有关联的信息,但是他们组合起来可以得到一个新的信息d:自动大批量添加行业群成员QQ。
这是我在10年前做过的事情。
如果你没有信息abc中的任何一个,不说实现信息d的方案,光想你可能都想不到,因为你压根不会往这方面去想。
而这个新产生的信息d,就是一个信息差,它是没有信息a\\b\\c的人得不到的信息。
当我们的基础知识足够丰富,认知足够广泛,我们通过自己就能得到很多别人得不到的信息。
因此,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很重要,不一定要会,但至少要知道:有个什么东西、可以用来干嘛。
比如你去学习Python,你学完了可能压根不会写一句代码,但是编程是什么、可以用来干什么,可以做到什么做不到什么,你是有概念的。
10:思维局限
有个地方可以密集的产生各种高质量的信息差,而且还不要钱,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的脑海里。
chatgpt刚出来的时候:有人做工具、有人卖账号、有人包装成培训课程、有人建立社群、有人关注prompt的发展、有人思考AIGC的应用。
你看,不同人对于同样的信息(chatgpt)是完全不一样的思考方向,不同的思考方向会产生不同的结果(信息),存在于不同的脑海里,进而造成信息差。
大多数人更认为所谓的信息差,是某某大佬透露、某某圈子泄露,然而,这种情况其实是很少的,且可遇不可求。
真正的信息差是信息都摆在眼前,你我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结果(信息),
由此而产生的信息差是所有信息差的本源,一切的信息差我们往前追溯,最终都是在这里产生。
这种信息差的产生在生活中几乎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,而且它是主观可以争取的!
思维盲区、思考局限,这些都有很多大道理来教你怎么避免,站在互联网营销方面,我仅分享一点我认为比较直接有效的方式方法,仅供参考:
提升基础认知
思维局限就是基础知识不够的具体表现,思考的原材料不够导致的。
如果你希望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,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更多角度,你需要多了解一点基本的信息。
这不需要你去钻研,你应该还是做好本职专业,但是对于其他信息和知识,你需要做到涉猎,这个词挺合适。
你需要知道有什么、它可以做什么,比如:技术思维、运营知识、营销方案、主流平台、常用工具、专业术语、业务模式 等等,这是宏观层面。
在微观层面,比如:
在网页上打开“开发者模式”可以查看源代码、在Excel上复制几个单元格直接黏贴到微信聊天框会变成图片、psd是ps软件的可编辑源文件、有格式的word文本复制到txt会变成无格式的纯文本 等等,
这些细微的小常识,是平时需要去留意的细节,有这些信息作为底层,对你的思考会很有帮助。
请大家记住,提升基础知识很重要!
罗列碎片信息
思维局限的另一个原因是不懂得如何处理信息!
我认为人脑是高级的低效工具,电脑能做的一切,人脑都可以做,人脑可以的电脑还不会,这就是高级。
但怎么说低效呢?在简单的并发处理问题就可以看出来,电脑可以同时处理几十个任务,而一般情况下,人脑只能同时处理一个问题。
另外在数据处理上也是一样的差距,电脑可以一秒钟之内读取海量数据随时处理、切换处理、来来回回处理,
因为可以同时处理,所以可以处理各种计算,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,这个过程还可以一直持续着。
而人脑呢,稍微从记忆库里提取几个信息,思维就要开始混乱了,计算量非常有限。
随着年纪越大,思考五分钟就要充电两小时……
怎么能让人脑尽可能同时处理更多一点的信息呢?很简单:一张不要钱的白纸。
不要对自己的大脑过于自信,我们不是在下围棋象棋,思考只能在脑海里进行,
在做业务的过程中,思考任何方案,要养成习惯:写在纸上,把我们关于某个问题所知道的所有信息,尽可能罗列梳理出来。
这些信息呈碎片形式存储在我们记忆库,要提取并不容易,所以这件事情不需要你在几分钟几小时内解决,
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把时间拉长一点没有关系,十天半个月都可以,围绕着这个问题空闲时想一想、专门找个时间想一想,想到一点关联的就记下来。
记什么?一个词、一条短语、一句长长的描述,都可以,完整梳理出来。
信息都同时摆在眼前跟在脑海里切换提取是不一样的,你能产生的联想会增加很多倍。
这件事情非常简单,没有门槛和成本,只是你需要去做才行。
丰富自己的基础知识,把信息具象化,你就有可能产生更多的想法和创意,这些想法和创意对于没有想到的人来说就是信息差,同时也能尽量避免自己“被信息差”。
另外,思维受限还可以通过反复训练来调整,就好像做数学题一样,同类型的题目反复训练,自然可以提升水平,容易找到解题思路。
放在业务方面,就是过往的项目实操经验、解决问题的经历要丰富。
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