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个00后的广州小伙子,他搞了个局,短短几个月就割了几百个前辈的韭菜。

这个局其实很简单,就是先找一些茶商,给他们提供一些稀有的茶叶,比如说某款茶只有1000盒,每盒5000块。

然后他承诺每个月可以回收,而且每个月都有10%的涨幅,甚至更高的回报。

这样一来,茶商们就被吸引了,开始买进这些茶叶,希望能赚取高额的利润。

但是这些茶叶其实没有任何的价值,只是人为制造的稀缺性,是他用来吸引资金的幌子。

他收回来的茶叶转手就卖给其他的茶商,形成一个资金链,只要有足够的人加入,就可以维持一段时间。

但是一旦没有新的资金进入,或者他想要收场,这个资金链就会断裂,茶叶价格就会暴跌,茶商就会血亏。

他在两个月半的时间里,就把茶叶价格从5000块涨到了5万,然后突然宣布不再回收,茶叶价格就从5万跌到了2000。

就这样,500多家茶商就被割了一刀,学费总计5个亿。

小学生都能看懂的局,这些生意老手就看不出来?

没错,割的就是老手。

这些茶商中有很多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,他们心里都知道这是个炒作,知道风险很高,也依然义无反顾一头栽了进去。

这就是绝大部分庞氏骗局受害者的通病,都想着只要自己不是最后接盘的,就能从中捞一笔。

更可笑的是,在这次金融茶事件里,受害茶商的反应普遍,是小伙子这个局做的过于短平快,不给他们任何喘息的机会,毫无江湖道义,不顾及业内潜规则。

那潜规则是什么呢?

就是比如价格下跌过半的时候,厂家会来回收一些货,减轻茶商损失。

比如整个操盘会持续一两年以上,大家一起把盘子做大去割局外人,而不是像这次才操盘几个月就突然结束。

弄了半天,原来是要割原始股东啊?!

这次金融茶事件,说白了,当初想达成的就是历史的那一套:乡绅的钱如数奉还,百姓的钱三七分帐。

几十年来,这个游戏一直运行得很完美。

直到不讲武德的00后出现了,把收割目标换成了乡绅。

对于那些在被割的商家来说,他们更多不是去抱怨这个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局,他们是埋怨庄家这个人。

你怎么没等我们转手给接盘侠,就把价格打崩了呢?

说好了一起割韭菜呢?

说好的分了百姓的钱,一起坐着火车,吃着火锅唱着歌呢?

现在呢,这些茶商被割了一刀,还要自认倒霉。

虽然金融茶事件爆发后,网上热度很高,很多人都知道这里面的骗局和门道了。

但是这个世界,不会因为他们的倒霉而停止运,小伙子的“金融茶”虽然短暂结束了,但是千千万万个“金融差”依然在萌芽和发展中...

因为,历史的发展规律就摆在那里:

全人类在历史当中唯一学到的,就是“他们从来不会在历史中学到教训”。

声明:本站所有资源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用户投稿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