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贸行业,主流是ToB。

老外来中国低价采购,集装箱海运回去,加价出售。

中国制造➡ 老外采购 ➡ 各种分销商 ➡ 零售终端。

老外苦中间商久矣,国产价格很低,海运非常便宜,但老外终端售价却非常高。

国内的价格,直接杀向老外,会出现什么情况?

碾压级优势。

但国内的厂子,没有销售渠道,被别人拿捏,只能赚个辛苦钱,利润的大头被老外赚了。

亚马逊虽然不错,国人也能开店,但是要额外支出一笔佣金,而且排序也在老外本土店之后,处于竞争劣势。

这时候就有衍生多种玩法:

A、彻底出海,做独立站,在国外搞仓库、投广告、做运营。

广州的一个公司,SheIn就是这么做的,2020年营收约700亿元人民币,2021年成为54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一的iOS购物应用程序。

B、拼夕夕旗下的TEMU,带着国内强大的制造供应优势,杀向老外,多次霸榜,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崛起。

C、个人打法,引流老外,接单,发国际快递。

其他模式太重了,以个人为例,一些小众玩法不错,例如:外贸聊单。

选品:找高客单价,高利润的产品。

引流:Facebook、YouTube、tiktok、Twitter、instagram,随便一个平台用好了,流量都不低。

这里面有一些骚操作,例如facebook marketplace,类似国内的闲鱼,任何人都可以发布产品,附近的人能看到。

有人搞一批facebook号,定位到不同地区,发布产品信息,不同区域的老外都能看到产品信息。

引流到私域,私信沟通,介绍产品,出单。

普通人,熟悉常规操作,全程靠翻译软件,每月能卖个几万块,对半的利润。

英语好,会做内容,引流效果好,收入高得离谱。

私域流量最大的好处是沉淀,做的时间越久,老客户带来的收入越稳定。

这套玩法,在国内也很好用,唯一的缺点是,没溢价。

个人外贸聊单的优势是,信息差太明显了,存在很大溢价,只要会选品,客单利润高得离谱。

声明:本站所有资源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用户投稿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